景點簡介



蘭嶼遊

   
  「蘭嶼」早期稱為「紅頭嶼」,據說每每仲夏季節夕陽西沈時分,從台東遠望蘭嶼島,可看見晚霞照映下的蘭嶼,彷彿是顆趴在海面上的人頭形狀,故有此名稱;當地居民稱蘭嶼Ponso No Tao(人之島),稱自己為Tao人(漢語譯為雅美人);民國35年國民政府在蘭嶼成立「蘭嶼鄉公所」屬於台東縣政府管轄,因島上盛產的蝴蝶蘭在國際花卉比賽中獲得大獎,故而政府將此島改名為「蘭嶼」。
  蘭嶼島位於台灣本島東南方海上,東經121.5°,北緯22°附近。面積大約45.74平方公里,為海底火山噴發出的熔岩和碎屑岩形成的火山島嶼,長期經過地表上升,海水侵蝕、潮汐、風化等變動,使得蘭嶼呈現出豐富的海岸、河流、邊坡等地形;距離台東大約90公里(約49海浬),隸屬台東縣管轄,距離屏東恆春後壁湖漁港大約85公里(約46海浬),是台灣列島中僅次於「澎湖」的第二大離島。


開元港

 「蘭嶼」島對外交通要港,位於椰油村,搭乘「客輪」前往的遊客或者蘭嶼所需民生物資補給,不論是台東富岡漁港或恆春後壁湖漁港出發往蘭嶼,皆在此靠岸停泊;遊客登岸後各家民宿業者會在此接客帶回住宿民宿,需要租車環島遊覽的遊客,各家「出租摩托車」業者會在此交付遊客機車、汽車,港口入口處有全島唯一的加油站,營業時間為早上08:00至下午19:00止,遊客加滿油後開始展開蘭嶼的美好假期,要回台灣本島搭乘客輪的遊客,也是由此港口登船回航。
  蘭嶼主要的行政機關、民生物資選購均在港邊,鄉公所、鄉民代表會(現正遷移至紅頭村)、海巡單位、農會及農會生鮮超市、海洋生鮮超市及2014年開幕的7-ELEVEN,均距離港口騎車1分鐘內可到達,需要各類民生補給的遊客可前往選購,再展開民生物資無後顧之憂的蘭嶼假期。

紅頭岩

  「蘭嶼」早期稱為紅頭嶼,據說每每仲夏季節夕陽西沈時分,從台東遠望蘭嶼島可看見晚霞照映下的蘭嶼,彷彿是顆趴在海面上人頭型狀的島嶼,故有此稱謂,而映入眼簾的就是此地人頭像。
  當您搭乘客輪正要進入蘭嶼開元港時,請將您的頭左轉,蘭嶼島最左岸邊會發現一顆酷似印地安人的側面人頭像,捲曲的頭髮、飽滿的額頭、深邃的眼睛、高挺的鼻樑、微凸的嘴巴、厚實的下巴,相似度非常高,傳神極了。下船後開元港口邊也有最佳觀賞地點,環島公路也會穿越過紅頭岩後下方涵洞,鄉公所也有立牌簡述ㄜ!

鱷魚岩

   「鱷魚岩」乍看之下那是一塊型似張開大嘴仰天長哮的鱷魚,粗糙不規則的外型,乃火山噴發熔岩塊和碎屑岩,經過海水侵蝕、風化、崩移,歲月不斷侵蝕而形成堆積層地形,也就是現在的模樣。有時還會看見蘭嶼四處遊走的羊攀爬上鱷魚嘴中,形成鱷魚吃羊的有趣畫面。


五孔洞
  
      五孔洞位於朗島村西面,乃火山噴發熔岩塊和碎屑岩在海底沉積,受到地震板塊推擠上升露出海面,經過不斷的海浪衝擊、侵蝕,再經過多次推擠、抬升,使得洞口距離海邊更遠,而形成多個海蝕洞外形,現今岩壁上還可看到風化的珊瑚礁石。
    此過去雅美族人視此地為不祥之地,婦孺、兒童不宜久留,如今有些洞內有放十字架、椅子,做為當地教友禱告、朝聖之地。

雙獅岩

        雙獅岩聳立於海邊,遠看像極了一對俯臥的獅子,抬頭與母獅四目相望,狀似親暱。遊客驚嘆大自然多麼奇妙的雕塑啊!


青青草原

       「青青草原」位於紅頭村往「龍頭岩」路途中,是蘭嶼南端著名景點之一,緊臨海邊是一塊板塊位移被拉抬升的珊瑚礁台地,土壤淺祗有少數植物能在此生長,而形成草原景觀,整片翠綠隨風搖曳,處處可見「山菊花」及白色「鐵砲百合」綻放,那景觀真是美極了,空氣中到處瀰漫著花草香;當地朋友說,百合花開代表著蘭嶼的冬天就要結束了,緊接著春天即將來臨;順著步道站上小山坡上環顧四周,陽光、藍天、碧海、綠意盎然的草原,看那朵朵綻放的「鐵砲百合」並悠遊其間,人生愜意極了!


蘭嶼氣象站

            「蘭嶼氣象站」海拔324公尺,座落於紅頭村往野銀村路途中的山頂上,蘭嶼除了環島公路外,就祗有這條橫貫兩個村落的道路「橫貫公路」;拐入往氣象站的道路上,哇~~~上坡真有夠陡,大約有45°的斜坡,路狹小,站長發現路邊開著朵朵白色「鐵砲百合」綻放開來美極了,散發著淡淡香氣;當地朋友說,百合花開代表著蘭嶼的冬天就要結束了,緊接著春天即將來臨;走到底站上山頂白色建築映入眼簾,這是在1940年日據時期,台灣總督府建購「紅頭嶼測候所」,二戰時期也曾遭受盟軍飛機攻擊,幾乎成了廢墟,後來經過了整理、儀器更新後,於1947年恢復使用;台灣長年受颱風為患,蘭嶼是台灣本島東邊侵台的最前哨,光復後1989年更名為「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蘭嶼氣象站」,於今牆面還有彈痕纍纍的痕跡。
     環顧週遭陽光、藍天、白雲、青山、碧海、白色石桌椅,西面「八代灣」,東面「野銀地下屋村落」、「東清灣」清晰可見,心情整個舒暢開來,不由自主拿出相機,咔嗟.咔嗟聲響不停。
  網友們前往蘭嶼旅遊租賃「機車」,切記騎乘後多加注意車況,煞車系統正常與否;上「蘭嶼氣象站」路面坡度非常陡,每年都有騎士下山時,煞不住而衝出路面的情況發生;如果車輛情況不妥,建議用牽的下山吧!


蘭恩文物館

          1977年9月,一位年輕基督徒林茂安在上帝奇妙的帶領之下,隻身前往蘭嶼,在這小島上他生活在雅美(達悟)族社會中,深深體會文明的潮流正衝擊著小島,交織原始與文明的矛盾社會。如何藉著教育、醫療、信仰、傳播以及社會服務,與蘭嶼同胞攜手面對文明衝擊之意像於此產生。
  1979年夏天,藉著宇宙光雜誌社母親節送炭活動所募集的拾萬元,與六十多位來自不同大專院校學生的熱烈響應,利用假期積極參與創辦事工,將上帝的祝福與社會的愛心播撒在蘭嶼,建立了「蘭恩」。
  「蘭恩」於1991年四月正式登記為「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目前蘭恩所展開的十項事工如下:
1.蘭恩幼稚園 2.蘭恩圖書館 3.蘭恩善牧室
4.蘭恩電腦教室 5.蘭嶼廣播電台 6.蘭嶼雙週刊
7.蘭嶼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 8.蘭嶼文化園區 9.申辦政府各項方案
10.辦理各項臨時活動或課程    
 
蘭嶼文化園區由「蘭嶼文物館」及「雅美傳統建築展示」組成。
蘭嶼文物館:
館藏有關雅美傳統工藝、器具、服飾等文化特色之物,加以文字解說文化內涵。除了保存傳統,亦提供一個窗口,讓外地朋友認識雅美傳統文化。一樓設有手工藝品與紀念品的展示販售空間,供手工藝者們一個寄放銷售的平台。
雅美傳統建築展示:
有地下屋(主屋)、工作房(高屋)、涼亭與船屋。提供一個了解雅美傳統建築的地方,並且保留雅美建築特色之美。
開放時間:上午8:30至下午4:00,星期三公休。觀光季節(3/1-10/31)及農曆過年期間皆開放參觀。
◎門票 $50元/人
 
您可運用下列方式,將奉獻款項匯給蘭恩文教基金會。
1.郵政劃撥:
戶名:「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帳號:06567104
2.以畫線支票或匯票:
抬頭:「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並加註「禁止背書轉讓」,逕寄本會。
3.信用卡及郵局自動轉帳:
請上網填寫「授權書表格」。
蘭恩首頁→幫助蘭恩(左側紅底欄位)→捐助方式→授權書表格。
填寫完畢之後,可E-mail電子檔至蘭恩或列印傳真至本會。
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地 址:95241 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漁人147號
電 話:089-732073
傳 真:089-732269
網 站:http://www.lanan.org.tw/
E-mail:lanan147@ms23.hinet.net
藉由您的贊助,使蘭恩的同工能繼續將愛給離島的蘭嶼人!
以上資料取材自:財團法人基督教蘭恩文教基金會
 

綠島遊

        綠島,位於臺東縣外海,有火燒島之稱,是臺灣第四大附屬島,擁有世界聞名的海底溫泉,在大海、藍天下享受泡湯樂趣;島上四周佈滿美麗的珊瑚,自然的海底景觀,是潛水者的天堂。
         綠島鄉位於臺東縣外海
         面積15平方公里
         人口數三千多人
         特產海草、魚酥

 
 
搭上從富岡漁港出發的船,迎向遼闊的海洋,爬上甲板感受大海的魅力,陽光下的藍色海洋,閃爍著亮光,試著在海上尋找那帶給綠島豐富的漁產的黑潮,突然船下有魚跳了起來,仔細一看,正是一群飛魚在海面上跳躍著。
50分鐘的航程,終於抵達綠島,走在南寮漁港邊,熱情的居民們正招呼著前來的旅人,卸下厚重的行李,跳上摩托車,綠島探訪之旅正式展開。

沿著環島公路,順時針走,經過熱鬧的南寮街,來到位於機場盡頭的綠島燈塔,白色的燈塔襯著碧海藍天,十分壯觀,爬上燈塔,綠島景緻、海上風光盡收眼底,這時傳來歡樂的笑鬧聲,沒錯,那一群群的輕年同好,正在海邊踏浪戲水。
 
夏天的綠島,其實很青春,處處可見穿著T恤、短褲,不畏烈日的青年學子,騎著摩托車,穿梭在山、海間,洋溢著歡樂笑容的他們,正用力地刻下屬於年輕的回憶。
來到知名的綠島監獄讓綠島成為「大哥的第二個故鄉」,門口依舊守備森嚴,旅人們僅能在大門口拍照留念;位於公館的綠島文化園區,紀錄著臺灣民主發展史的點滴,從人權紀念碑望向海上,有名的將軍岩矗立於此。
 
走上牛頭山上的青青草原,藍天綠地,此時只想靜靜地遠望浩瀚無涯的大海,聽著海浪聲,一來一往,就像在與人對話般,舒解疲累的身心,這也是賞日出、月昇的最佳處所。著名的觀音洞,是綠島居民的信仰中心;柚子湖、海參坪景觀區、帆船鼻大草原等自然形成的美麗景觀,讓相機的卡嚓聲,一直沒停過。
聞名世界的朝日海底溫泉,水溫約為53-93度,略呈酸性,水質清澈通明,趁著天色未明,來此享受溫泉,同時迎接日出的到來,這天的早晨,是舒爽、精神的開始。
湛藍清徹的海水,滿滿的魚群及遍地的軟珊瑚,綠島是喜愛潛水旅人的天堂,即便初次下水的旅人,也是難忘那迷人的海底世界;石朗、柴口、大白沙等地都設有潛水步道,是最佳的潛水地點;無法潛水者,則可搭乘玻璃船,同樣可一探海底景觀。
綠島上夜間生態豐富,在專業導遊的帶領下,可一探田津氏大頭竹節蟲、野生梅花鹿等保育類動物;來到觀星臺上,望著滿天星斗,一閃一閃的星星,令人屏息,那難得一見的星空美景,會是最珍惜的回憶。



奇幻旅程
大白沙是綠島最大且最完整的沙灘,位於島嶼的西南端,綿延不絕長達數百公尺的白色沙灘是其特色,為綠島三大潛水區之一。浪花拍岸,捲起千堆雪,一個個背著氣瓶的潛水客,縱身於礁岩間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夕陽餘暉映照之下,與情人攜手漫步於沙灘,腳踩著柔白的細沙,聆聽大自然為兩人演奏的樂章,將此刻美景烙印在心底,帶著滿滿的感動。

綠島主要由火山集塊岩所構成,經長時間的風化及侵蝕後,形成崎嶇嶙峋的海岸風光,其海岸多為珊瑚礁岩岸。大白沙的沙灘,是貝殼、珊瑚碎片岩化而成的,名曰「灘岩」,在綠島僅有兩處,以大白沙規模最大,是非常難得一見的沙岸景觀。白色沙灘外,仍是珊瑚礁圍繞的海岸,潮間帶分佈甚廣,潮池內有豐富的海洋生物,像是寄居蟹、螃蟹、陽燧足、海蛞蝓和海參等。

這裡同時也是愛好潛水的天堂,潛水區設有潛水專用的步道供遊客使用,不過此處海底深度變化較大,加上不穩定的潮流,因此比較適合進行水肺潛水,必須裝備齊全並背著充滿壓縮空氣的氣瓶才能下水。假如您有合格的潛水證書,一定要來大白沙體驗深淺的樂趣!

大白沙雖然海流稍強,卻有世界級的軟珊瑚景觀,由於綠島海域有溫暖的太平洋黑潮通過,環境十分適合珊瑚生長。珊瑚在此不只是一株株,而是一整片的珊瑚海──有棘穗珊瑚、管孔珊瑚,以及傘型珊瑚等十幾種珊瑚,艷麗奪目。其中雀鯛、蝶魚在珊瑚間穿梭不息,有如一座天然的海底花園。
 
 
※海參坪
帶您進入不同的想像世界
海參坪是指小長城及睡美人岩所夾峙的海灣,小長城一帶有發達的柱狀玄武岩節理,展現出獨特的火山地質。當地闢有一條長約400公尺的石階步道,有如萬里長城,沿階道登上觀景臺,視野絕佳。而南面有座長岩,遙望好似仰躺的女子,故名睡美人岩,岩前另有一座孤懸海中的奇岩,神似慵懶的哈巴狗,模樣十分逗趣可愛。

位於綠島東岸的海參坪,是一個受侵蝕殘餘的火山口所形成的灣澳,彎月形的裙礁宛若天然防波堤,海岬、海階崖、珊瑚裙礁、海蝕柱、白色沙灘分佈於海岸,鄰近海水湛藍清澈,海下珊瑚礁生態豐富,是著名的潛點之一。除此之外,潮間帶生態資源豐富,在加上潔白的貝殼沙灘與各式各樣的海濱植物,使得海岸景觀更加多采多姿。

在海參坪南方的海階崖下,有一個獨立的尖狀海蝕柱,外型像是孔夫子面壁思過模樣逼真,因此稱作「孔子岩」。此岩主要是由黑色或暗灰色的輝石安山岩、橄欖石輝石安山岩的大小岩塊所構成,具明顯的層次紋理。站在「小長城」觀景臺上,還可以看到海參坪岸邊有幾處安山岩,柱狀節理明顯,其堆疊而成的結構,當地人稱之為「仙人疊石」,景色雄偉壯麗。

海參坪是個觀星的絕佳景點,也是個觀看日出的好去處!因為這裡是綠島光害最少的地方,又位於東海岸,可一覽大陽從海面上冉冉升起的畫面。無論是白天或晚上來,這裡都能滿足您的需求與渴望!
 
※牛頭山
360度陪你繞一圈
牛頭山是綠島東北角的一處海岬,三面環海,從人權紀念公園那兒遠眺,外型有如一頭老牛伏臥在海面上,頭、鼻、耳、頸皆栩栩如生,令人讚嘆不已。山頂為一片起伏平緩的大草原,山羊和牛群在上頭優閒地吃著草,田園風光盡收眼底。由於位居高處,又具有360度的絕佳視野,是賞夕照、觀星及辨識奇岩的好所在!
牛頭山是由火山碎屑與火山灰所構成,經差異侵蝕風化後,大的集塊岩突兀聳立而形成外觀似牛頭的地貌。遠遠望去,牛頭山彷彿一頭水牛浸在海裡,面對著太平洋,露出鼻孔慵懶地趴臥在東北岬上,維妙維肖的牛頭讓人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只要循環島公路的分支往東,行經進德山莊(綠島技能訓練所),來到一個大轉彎處,在左側林地有一塊清空的草皮,上面有兩個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設置的垃圾桶,這裡可通往牛頭山上,因地點較為隱密,也沒有明顯的指示牌,平時少有人跡,是綠島不容錯過的私房景點。

位於高峻的海崖上環顧四周海域,西側有將軍岩和公館鼻,更往遠處望去,小丘後凸出來的海岬上立著綠島燈塔;東側有樓門岩,如拱橋般聳立於海上和牛頭山遙遙相望;而在山腳下,則有燕子洞,為一處天然海蝕洞,因長年有燕子居住而得名。360度的環繞視野,將綠島東北岸的風光一覽無遺。
 
※石朗潛水區
小丑魚與大香菇的海底童話
石朗潛水區緊臨島內最熱鬧的南寮村,是綠島最具知名度的潛點。此地沿岸珊瑚礁極為平緩,潮間帶很長,不論浮潛或深潛都很適宜。再往深處海域去,可探訪海底最大朵的香菇──「大香菇珊瑚」,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微孔珊瑚體,據估計約有1200年以上的歷史,景緻十分壯觀。

綠島是國際級的潛水天堂,而位於西岸沿海一帶的石朗海域,則是綠島最受歡迎的潛水勝地,和柴口、大白沙並列為綠島三大潛水區。這裡靠近島內商家雲集的南寮村,浮潛後徒步走去用餐只要十分鐘,非常方便;南寮漁港也在不遠處,飽餐一頓再搭船出海賞鯨,多麼悠閒愜意!

石朗海域受環狀珊瑚礁所圍繞,不僅有溫暖的太平洋黑潮北流通過,附近還有湧升流,在這樣優渥的條件下,形成豐富的海洋資源,滋養了大批珍貴罕見的軟硬珊瑚,以及各式各樣的熱帶魚群,像是白穗軟珊瑚、傘形軟珊瑚、一點蝶魚、角蝶魚、桶型海綿、大旋腮蟲等,珊瑚種類達200多種,遠遠超越綠島其他潛點。

此處海岸線平緩綿延,岸上珊瑚礁群與淺灣珊瑚礁緊密相連,加上潮流也相對穩定,因此適合浮潛也適合水肺潛水,無須背上沉重的氣瓶,只要配有簡單的裝備並由教練帶領,就能縱身於繽紛的海底世界,觀賞瑰麗炫目的珊瑚景觀。這裡孕育了豐富的潮間帶生物,吸引許多水鳥停駐、覓食;退潮時,礁石上生長的石蓴一大片顯露出來,翠綠且透明的模樣,在太陽的照射底下很是美麗。

來到石朗,愛好深潛的人絕對不能錯過這裡最著名的「大香菇珊瑚」!這塊活體珊瑚,位於南寮灣水深20公尺處,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團塊微孔珊瑚,有12公尺這麼高,若以珊瑚成長速度下去計算的話,估計年齡已在1200歲以上,相當稀有珍貴。

每年四月的時節,還可以看到飛魚群在海面上飛舞跳躍的畫面。夕陽西下時,橘紅的光暈渲染整片天空,飛魚一片片黑色的剪影倒映在湛藍的海上,如此靜謐之美,令人流連忘返。
 
※帆船鼻
看不盡的「綠島地毯」
帆船鼻位於綠島東南角,是一個三面環海的海岬,有個高出海平面約30m的隆起珊瑚礁海階台地,是一處相當平坦的突起台地。 

帆船鼻綠草如茵,搭配四周的藍天碧海,構成看不盡綠地以及海天交界的極佳景緻,有「綠島地毯」之稱,在此可感受海風徐徐的吹拂,也是綠島可居高臨下欣賞來日出、月昇的最佳景點。

帆船鼻位於綠島東南角,是一個三面環海的海岬,有個高出海平面約30m的隆起珊瑚礁海階台地,是一處相當平坦的突起台地。 

從帆船鼻往北眺望,遠處海參坪一帶的海崖及嵯峨奇岩,矗立海岸;近處能夠居高臨下俯視朝日溫泉的三個圓型溫泉池及新穎的建築設施;往西為白沙灣的大片珊瑚裙礁,天氣晴朗時,南方海天交接處可見到蘭嶼,迷人的景色,宛如人間仙境。 

帆船鼻由於地形突出,地勢又高出四周,屬東北季風可長驅直入的衝風帶;再加上後天的放牧,遂形成低草原景觀。每年四、五月可在帆船鼻觀賞到南十字星座丰采,每年春秋候鳥南移北遷時,更是賞鳥的極佳去處。
 
※柚子湖
遺世獨立的海角樂園
海岸附近景色優美,引人駐足,有珊瑚裙礁、白色珊瑚礁質地的貝殼沙灘、黑色火山集塊岩及海蝕洞、火山頸等地質景觀,比起海參坪不遑多讓,被譽為最自然且最富變化的一段海岸。昔日也有聚落、農田存在,宛如遺世獨立的海角樂園,如今人去樓空,只留下數間以咾咕石(珊瑚礁岩)砌成的傳統民宅。這裡是綠島最古老、典型,和保存完整的傳統建築群,亦為重要的史前遺址。

爆裂的火山口,經海浪侵蝕而殘留形成的灣澳,當地多稱「湖」。因此,柚子湖之湖,並非我們平常認知上的湖泊。

海階台地東部海岸,有兩個小灣澳,分別為柚子湖與楠仔湖,僅有一岬之隔,各自形成部落。這兩支部落目前皆已遷移,只留下以咾咕石(珊瑚礁岩)砌牆,屋頂鋪水泥瓦的房舍遺跡。

柚子湖也是綠島重要的史前遺址,於日治時期受到學者重視。經考古學家的調查與試掘,發現有大量史前素面陶片、貝器、石器及貝塚、墓葬等,推斷此地的史前人類,與東部、恆春半島族群來往密切,在考古學上具有豐富的學術價值。
 
馬蹄橋
狀似馬蹄的天然海溝
馬蹄橋位於綠島的西南海岸,從南寮漁港往南出發,過了龜灣鼻與隧道後,就可看到筆直的馬蹄橋,再往前探查,會發現往內還有彎成接近半圓的內橋,內橋沿著馬蹄嶺斷崖建造,由於狀似馬蹄而得名。每年四五月,可在山壁看到臺灣野百合的盛開;平日可在橋上觀浪,見識馬蹄橋的海岸景觀。

馬蹄橋雖然僅有數十公尺,卻是橫跨太平洋的重要橋梁,平日在橋上,可觀賞到波濤洶湧的海浪,但由於橋邊的海岸地形變化多端,因而在東北季風或颱風來襲之際,容易激起衝擊十足的滔天巨浪,易造成危險,若要去馬蹄橋的遊客可先查詢當地天氣狀況,以避免危險。  

馬蹄橋的內橋邊緣上方山壁被稱為馬蹄嶺斷崖,崖壁上長有臺灣野百合花,四、五月開花,很搶眼,很醒目,白色喇叭型花朵,點綴著橙黃色的花蕊,加上墨綠色莖葉的烘托,非常迷人,運氣好的話就可看的到潔白花朵遍布山崖,與外橋邊的白色浪花,形成美麗對比。 

除了觀浪、賞花外,橋下設有步道讓遊客接近海水,不妨在天晴的好天氣下來訪,在天然的陰涼海溝旁避避暑。
 
※將軍岩
栩栩如生的大自然雕像
將軍岩矗立於綠島東北部海岸公館村海岸邊的巨大岩石群中,在潮來潮往海岸平台上,有如頭戴鋼盔,身披戰甲堅毅嚴峻的將軍,栩栩如生因而得名。 將軍岩景緻奇異,與綠島的湛藍海面構成極為豐富的視覺饗宴,煩躁時也可凝望遠看蔚藍海洋,是靜靜沈澱心情的好去處。

將軍岩位於綠島北岸,本體由安山岩所構成,經風化侵蝕後形成狀似穿鎧甲的將軍往向前方,將軍岩旁為綠島人權紀念公園,北面一字排開有三座海蝕岩柱,深入海潮中,線條詭譎多變,造型各異其趣。西邊是維妙維肖的牛頭,前方海中的樓門岩清晰可辨,東邊有突出於海岸的公館鼻,搶佔大部分的視覺,每塊礁石,每座海崖都有獨特的型態線條,360度的視覺都是驚奇。
 
※綠島朝日溫泉
世界三大海底溫泉之一
綠島朝日溫泉是非常罕見的海底溫泉,全世界僅出現在綠島、義大利北方與日本九州,是世界級的地質景觀。其泉水帶有海水的鹹味,屬於硫磺泉,對人類皮膚無刺激性,洗後也不黏澀。溫泉區設有三個露天圓形浴池及室內溫泉池、SPA水療設施、煮蛋區及販賣部等設施,遊客可自行選擇。夜晚可仰望星空,觀海聽濤,晨間可迎接曙光,愜意享受富有島嶼風情的溫泉之旅。

朝日溫泉位於東南方海岸帆船鼻一代,面向太平洋,因朝日出方向而命名為朝日溫泉,日治時期則稱為「旭溫泉」,是世界罕有的海底溫泉。朝日溫泉的泉水來源是附近海域的海水或地下水滲入地底後經火山岩漿庫加熱從潮間帶露出所形成,是屬於火成岩區的溫泉。  

朝日溫泉水質透明,溫度約53度,湧出口的泉水可達90度,酸鹼值約為pH7.5,屬於硫酸鹽氯化物泉。  

目前溫泉區規劃五座露天梯田景觀溫泉池,面積約四百五十坪,區分熱水和溫水池兩種,供男女混合泡湯,須著泳衣、泳帽才可入池,可容納三、四百名遊客;室內溫泉池SPA水療設施,屋頂有採光罩,四周壁面以落地玻璃建構,視野開闊可眺望戶外美景。另設有完善的觀景步道、觀海涼亭,以及盆洗室及販賣部等,對旅客來說極為便利。戶外露天浴池旁另有一處熱泉出口,泉水接近沸點,可煮蛋、煮蝦。
 
※紫坪
渾然天成的自然造景
擁有全綠島最完整的潟湖地形和珊瑚礁植群,更有相當罕見的的保育類植物水芫花和珍貴的陸寄居蟹,以及五星級設備的露營場地,紫坪就是這樣一個令人驚艷的地方!其地理位置與環島公路距離稍遠,較少人踏足,不過也因此讓生態區保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沒有遭到人為的破壞。趁著還沒被過度開發之前走一趟紫坪吧!體驗豐富的潮間帶生態之旅。

紫坪位居綠島最南端,循著環島公路旁紅色指示牌的木棧道走入,可抵達紫坪生態區。此生態區是一處由珊瑚礁構成的潮池,也是綠島著名的潟湖所在地。這裡的潟湖地形與臺灣西部常見的沙洲潟湖不同,它是珊瑚礁構成的「堡礁潟湖」,礁石內的海域與外海隔離,形成了平行於海岸線的潟湖。  

生態區內蘊藏許多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最大的特色莫過於「水芫花」。這種植物屬於海濱植物,主要生長在第一線的珊瑚礁上,因葉片短小,花瓣形似梅花,又有「海梅」之稱。由於礁岩的生長環境惡劣,水芫花在泥土稀少,強烈的海風吹襲的環境之下,自然演變出低矮盤屈的特殊姿態。不過它的生長速度極為緩慢,數量十分稀少,近年來已被列為保育類植物。  

紫坪露營區有水有電,除了有頂木造營位、平台木造營位,還設有衛浴設施;此外,也提供烤肉台、炊事台讓旅客料理三餐,十分方便。離開紫坪,可造訪鄰近的朝日溫泉泡湯,或到帆船鼻大草原看山羊,這些都是值得順路遊玩的好地方。
 
 
※綠島遊客中心
美好旅程的第一站
綠島遊客中心位於綠島機場前方,是遊覽綠島的第一站。內部設有展示室及多媒體簡報室,詳細介紹綠島的豐富生態和景觀,海底世界也盡收錄其中,美不勝收。遊客在遊覽之前,先到遊客中心稍作停留,將可獲得許多寶貴的資訊。

抵達綠島的遊客,務必前往綠島遊客中心參觀並取得各類旅遊資訊,也是展開多采多姿綠島之旅的第一站。

綠島遊客中心服務台提供給遊客旅遊的諮詢服務及免費簡訊,並設有展覽室,專門介紹綠島地理形成的過程、朝日溫泉的形成原理、並介紹綠島的保育植物生態、動物生態和海底生態等等,如水芫花、梅花鹿、椰子蟹和正在成長的珊瑚群種。

中心內還有綠島人文歷史簡介和文物展覽室,展出綠島人文、地理、珊瑚礁魚類、動植物、旅遊據點等自然及人文資訊,多媒體簡報室播放著15分鐘的綠島簡介影片。

服務台並販售和綠島相關的出版品與紀念品,為遊客留下到此一遊的回憶和紀念。
 
※綠島監獄
大哥級的「故鄉」
綠島監獄於1972年竣工,是法務部矯正署下屬部門。該監獄主要收容最難以管理教導的犯人,屬於高度管理的監獄。而綠島監獄也因為收容黑道首領級人物而聞名。除了可以在監獄門口拍照留念外,門口旁的小屋子販賣著受刑人製作的名產和紀念品,讓遊客選購。

綠島曾經是世界上監獄密度最高的島嶼,小小的島嶼上有綠洲山莊、臺灣綠島監獄、綠島技能訓練所等三所不同型態的監獄。綠島監獄屬法務部矯正署下屬部門,是高度管理隔離監獄,也是臺灣各監獄的最後一道防線,目前仍監禁被判處重刑的刑事罪犯。綠島監獄土地面積為3.7公頃,建築物有內外辦公室各一棟,日新堂一棟,獨居房、雜居房、隔離舍、鎮靜室、工場、炊場各一間。

監獄依分監管理特性,收容臺灣各監獄移禁頑劣、誣控濫告、最難以管教,甚至無法管教之收容人,格外受到注目。

如今的綠島監獄仍有嚴肅緊繃的氛圍存在,但也歡迎遊客來此拍照留念,順便選購受刑人用心製作的紀念品,經大哥之手的製作,其品質和獨特性一定相當的不同。
 
 
綠島燈塔
航海人的白衣天使
綠島燈塔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四年(1939),位於綠島西北岬中寮村內,緊鄰鼻頭角。塔高33.3公尺,外觀為白色直筒狀建築,佇立於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之上,頂著藍天白雲,宛若一幅印象派的絕佳畫作。到了夜晚,它便搖身一變成為「航海人的守護者」,是漁船、飛機的重要指標,亦為太平洋上深具歷史意義的一盞明燈。

1937年12月,一艘長199m,載重31,000噸,於當代堪稱全世界最大的豪華郵輪「胡佛總統號(President Hoover)」,從基隆出發前往菲律賓途中,因當時的濃霧而在綠島公館(柴口)海域觸礁擱淺。次日清晨,綠島居民出動舢舨前往搶救,陸續將船員及遊客營救上岸,安頓於家中,獲得國際之間普遍讚譽。美國當局為了感謝綠島居民見義勇為,挺身而出,便透過紅十字會捐款興建綠島燈塔。二次大戰時,燈塔毀於空襲,今日所見的燈塔,是民國37年(1948)由民國政府所重建的。

綠島燈塔高約33.3公尺,共有150級階梯,由塔頂可眺望全島。建築採鋼筋混凝土構造,塔身為圓筒狀,原本外觀顏色為環狀黑白相間格紋,房舍外牆與圍牆均敷以卵石。民國37年重建之後,全部改為純白色粉刷。現有的燈塔採用新式四等旋轉透鏡交流電燈,每20秒連閃白光二次,光力100萬支燭光,設備更為新穎,讓航海人更能依據光源辨認方向。

全臺的燈塔自102年以後,改隸交通部航管局管理,基本上不對外開放,不過通常每年都會開放一日給民眾參觀。每年3-5月是綠島野百合盛開期,在綠島燈塔前有大片野百合可供民眾欣賞。
 
※樓門岩
巧奪天工的自然拱門
這座大自然建築的天然拱門,位於牛頭山東北角海岸外約三百公尺處的突出珊瑚礁岩,由於狀似拱門,因而被取名為「樓門岩」。除了在島上遠觀外,也可搭遊艇或漁船在海上遊賞,或是愛好潛水的遊客也可在此一探樓門岩底下的海底風光。

樓門岩是一連串的小珊瑚礁岩塊中最高大者,居中貫穿成圓洞,海流由此通過,遠望狀似拱門,為綠島最有名的兩大奇岩之一。  

樓門岩為海蝕洞穴,如拱門般聳立於綠島東北角海上,潮水由洞中進出,更能感受海浪在洞穴中動、拍打、敲擊的韻奏出壯麗的濤聲,是體驗海洋粗獷與豪放之美最好的地方。 樓門岩也是海鳥和鯨豚的樂園,除了在島上遠觀,也可以搭遊艇或漁船在海上欣賞其壯麗景色,另有一番滋味。也可往海底深探,觀賞樓門岩底下的豐富海底生態。 

鄰近樓門岩的還有牛頭山、觀音洞等著名景點,值得一一前往,感受綠島樸實、悠閒的氛圍。
 
※觀音洞
火燒島的消暑勝地
觀音洞位於綠島東北角楠仔湖附近,是隆起珊瑚礁經長年地下伏流侵蝕岩壁而成的鐘乳石洞,形成鐘乳石、石筍、石柱及伏流等石灰岩地形特殊景觀。規模雖然不大,但其內的鐘乳石千姿百態,極具鬼斧神工之美;洞中流水潺潺,沁涼靜謐,是夏日消解暑氣及祈福的好地方。

相傳清嘉慶年間有漁民在海上遇難,發現東方有火球晃動,於是朝著火球方向航行,果真順利返航。事後追查發現一洞穴,內有一座高約一公尺的石筍,形似觀世音菩薩,遂將此處命名為「觀音洞」。此處拜觀音的方式十分特別,由於觀音石像正身朝東盤坐於蓮台上,正好背向信眾,因此必須反方向敬拜。

觀音洞入口處設有中國式牌樓,牌樓旁有一個祈福佈告欄,供民眾把自己的心願寫在祈福牌上,掛在上面祈求平安。祈福牌不只有一種樣式,還分為「事業」、「財富」、「愛情」、「金榜」、「健康」五種,獨具匠心。

洞內佳景天成,岩壁遍懸鐘乳石,令人目不暇給,除了香火鼎盛的觀音大士,亦有九條龍、龜仙人等被賦予各種想像的奇石美景。另外還有一座許願池,許願的方式很十分特殊,必須將銅板往上拋至小洞穴中,若是能夠丟中洞中的石蟾蜍,就可以發大財。

洞外有一株「連心樹」,它是兩棵樹共生的結果,其中一棵的樹幹中心被另一棵的枝幹不偏不倚的從中穿過,形成難得一見的連心奇景,和夫妻樹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鐘乳石洞
    綠島舊稱「火燒島」,主要由火山集塊岩構成,四周則為裙狀珊瑚礁,此地理環境易於石灰岩地形的形成,「觀音洞」即是典型的鐘乳石洞(又稱石灰岩洞穴)。珊瑚礁石灰岩主要成分為碳酸鈣,易與含碳酸質的雨水化合成碳酸氫鈣溶液,流入地下岩層,再從石灰岩洞穴中滲出,由洞頂向下堆積似鐘乳,稱為石鐘乳;若下滴至地表,由下向上堆積稱石筍;上下相連即成石柱。
 
 
※過山步道
美景相伴的森林步道
綠島除了一條舊古道外,還有一條為健行而開闢專用的步道,擁有良好的視野,可看到優美的景色。過山步道和過山古道都位在昔日由島鄉公所等行政機關所在地的南寮。二者的起點相近,現在入口皆有明確的指示及介紹,讓前來的遊客能更加認識過山古道和過山步道。

過山步道的起點在通往中央科學研究院中途的路旁,過山古道和過山步道前後起點的距離步行約十分鐘路程,但出口的距離則間隔約兩公里。古道出口處在溫泉村旁,而步道的出口在國民旅社旁。  

過山步道全長1.84公里,路面較為平緩,路途中有幾處觀景台涼亭供遊客休憩、看看視野遼闊的綠島美景;沿路皆有告示牌讓大家知道目前還要走多久就可以到終點,非常適合一家大小前來散散步,吸收森林裡的芬多精。  

一般大家會建議想去走走的遊客從起點開始走,一方面是因為起點比終點好找,另方面是因為從起點開始走會比較輕鬆,若再從終點走回起點,坡度會比較陡,走起來負擔會比較大。
 
 
※過山古道
體驗古道的豐富生態景觀
過山古道過去是連接島嶼二側的交通要道,今天過山古道是一條生態景觀豐富的森林步道,是體驗綠島山林景致的最佳路線!一般的路線多是西側的中科院前為起點,再走到另一邊的溫泉村,沿途為山路,沿著石階步行,可觀賞到豐富的昆蟲和動植物。

綠島環島公路通車後,古道也逐漸喪失功能,東管處將其全線整修、鋪設石板,票選命名為「過山古道」。過山古道全長1.85公里,來回行程約需90分鐘。順著過山古道的石板路拾級而上,一路上自然生態豐富,隨時都可觀察到樹圮、蘭嶼土沈香、野牡丹、桃金孃各種綠島典型的植物,更處處可見人面蜘蛛、攀木蜥蝪,是一條生態景觀豐富的森林步道,旅客可漫步悠遊,細心觀察植物、蜥蜴、昆蟲等陸地動植物,可以發現許多難忘的驚喜。
 
※柴口浮潛區
石珊瑚的故鄉
柴口浮潛區是綠島三大潛水區最北端的一處潛點,海底礁石遍佈,以壯麗的石珊瑚景觀著稱,水深變化具有層次感,儼然是一個天然完美的賞遊地點。每年六月至八月強勁的西南風吹拂綠島時,選擇避風面的柴口浮潛區從事浮潛最為適宜。此外,綠島民宿業者多集中於此,浮潛後可直接回民宿沖洗,十分方便。

柴口這個名稱的由來,是源於早期漢人來綠島開墾時,曾與島上雅美族人發生爭鬥,雙方在此地以木材築牆對峙,當時便稱這裡為「柵口」,後來隨著時代變遷及地方發展建設,才更名「柴口」,目前已規劃為浮潛區。

位於中寮灣的柴口浮潛區,在綠島北岸,近岸海底屬礁岩平台地形,海域變化層次多,大約在離岸30公尺處,就有4層不同水深的變化,最深的地方大約有3層樓那麼高,因此適合浮潛也適合深潛。這裡以石珊瑚景觀著稱,團塊形、分枝形的珊瑚最為常見,如藍珊瑚、團塊微孔珊瑚、腦紋珊瑚、中國角菊珊瑚和巨枝鹿角珊瑚等種類繁多,且歧異度甚高,軟珊瑚則不多見。

在小型的獨立礁上,常見的魚種為金花鱸、角蝶鱸、紫花鱸、三點光鰓雀鯛等。而在平坦礁體的表面,則以個體小魚種為主,如鸚哥魚的稚魚、鈍頭葉鯛、三斑蝶魚、黃衣葉鯛、耳帶蝶魚和白條海葵魚等。
 
※綠洲山莊
關不住的心靈
綠洲山莊為白色恐怖時期的產物,是當時專門用來囚禁政治犯與思想犯的場所。為了紀念在戒嚴期間,受到不當壓迫以及為民主思想奮鬥的人士,就在這處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地點,保留了昔日高聳的圍牆、鐵絲網、操場、禮堂和八卦樓等建築,規劃建立了綠島人權文化園區。

綠島人權文化園區總面積約32公頃,占地極廣,涵蓋將軍岩、人權紀念公園、綠洲山莊、莊敬營區(新生訓導處)、綠島技能訓練所、燕子洞等,極具人權發展的歷史意義。  

綠洲山莊正式名稱為「綠島感訓監獄」,源自1970年2月8日發生的「泰源事件」,當時國民政府在綠島「新生訓導處」西側建造一座高牆式監獄,也就是現在的綠洲山莊。之後陸續將泰源監獄與各地軍事監獄中的思想犯遷移至此,統一管理,進行感化教育與思想改造,成為人權迫害與政治事件受難者的集中營。1987年國民政府解除戒嚴,綠洲山莊從此廢置。 

四周高牆聳立的綠洲山莊是典型的封閉型監獄,牆壁繪製了各種愛國標語,如「堅定反共」、「苦海無邊」、「毋忘在莒」、「回頭是岸」、「滅共復國」等等。整座監獄主體建築為牢房,有一、二樓,內部結構為六角形,但綠島人習慣稱八卦樓,因為在綠島的過山古道鳥瞰綠洲山莊,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八卦圖案。


※哈巴狗岩與睡美人岩

忠心守護睡美人的忠犬

在綠島東岸一角的海岸上,有因遠古爆裂火山口壁形成的一系列地質景觀,其中被稱為「哈巴狗岩」的地質景觀,自海參坪小長城上遠眺,像極了趴在海上的一隻哈巴狗,因而得名。
綠島是一個經由火山活動而造成的島嶼,其中東岸部分經學者推測因遠古存在一個爆裂火山口,除了有火山頸遺跡之外,火山口壁因為抗風化程度不同,也形成周圍一系列的地質景觀。從海參坪上小長城遠眺,位在海上有一處神似趴臥哈巴狗的地質景觀,被稱為「哈巴狗岩」,與旁邊的睡美人岩並稱為「睡美人與哈巴狗」。

關於睡美人與哈巴狗的傳說眾說紛紜,有人說忠心的哈巴狗為了守護因女巫詛咒而沉睡不醒的睡美人,也有人說哈巴狗與睡美人是對恩愛的情侶,但因為得罪了神仙,而被殘忍的變為石頭在綠島站崗。另有一說是睡美人與哈巴狗大吵一架,於是各睡各的,再也不理會對方。

比較有趣的說法是睡美人原為飛魚仙子,有一天經過綠島時發現一隻流浪哈巴狗,於是化為人形與哈巴狗相依為命,但有一天在海邊遊玩時飛魚仙子不小心被浪花衝擊變回原形,哈巴狗咬了飛魚仙子一口。事情傳到玉皇大帝耳中,飛魚仙子因犯天條於是被變成現今的睡美人,而哈巴狗因誤咬飛魚仙子而被變成哈巴狗守護在旁,從此以後狗就不喜歡吃魚了。



※烏油窟
燈塔下的夢幻沙灘
位於綠島燈塔北面海岸的烏油窟,因為退潮時海水被環狀礁石阻擋而無法流出,形成潮間帶型的小水池,除了平靜透徹且顏色瑰麗的水面、水池內多樣的生態之外,岸邊純淨無瑕的貝殼星砂也是亮點之一,是一處十分美麗的夢幻沙灘。

烏油窟位於綠島燈塔北面海岸,是一處退潮時才會顯露出來的小水池。此處景點附近是礁石海岸,因為退潮時海水被環狀礁石阻擋而無法流出,於是形成一個小水池。與「烏油窟」名字的意象大相逕庭,這裡除了擁有潮間帶的特性之外,還因為類似潟湖地形,水池平靜無波,不時閃耀著藍綠色寶石般的光澤,十分美麗。

另外這片水池上的海灘因為呈現彎月形狀,所以也有人合併稱為「烏油窟半月池」。海灘是綠島特有的貝殼星砂,純淨無瑕的沙灘配上平靜透澈顏色迷人的水面,讓人看得入迷。

迎著陽光,一邊看著在陽光照耀下透出點點金光的貝殼星砂,一邊感覺它在腳底下摩娑,不似一般沙灘的黏膩,而是粒粒分明,在摩擦下發出沙沙的聲響,搭配上寶石般色澤的小水池,在這裡可以充分感受到南國海島的迷人風情。


※南寮漁港
綠島海上交通的重要樞紐
南寮漁港位於綠島唯一加油站前方50公尺。

平緩入海的珊瑚礁海岸南寮灣,略呈海灣地形,是綠島唯一和最重要的對外港口,也是綠島海上交通運輸的樞紐,為遊客進入綠島的主要通道,在暑假旺季時,出現在南寮漁港的觀光客絡繹不絕,顯示綠島的觀光深受國人的肯定。

南寮漁港以南是連綿緩傾入海的珊瑚礁海岸,擁有豐富的海底珊瑚礁、熱帶魚和蛤貝類,最常見到則有柳穗珊瑚、傘珊瑚和靈芝珊瑚等等,還有桶狀海綿、大旋鰓蟲、河豚、一點鰈魚、神仙魚和蝦蟹等。南寮漁港被公認為海底景觀最優越的觀賞點,有「海底公園」之稱,水流穩定,平均深度在15~20公尺左右,是綠島最熱門的潛水點之一。退潮時顯露一片翠綠的石蓴,顏色鮮綠耀眼。潮池礁岩中甲殼類、魚類甚普遍,常吸引海鳥前來覓食,賞鳥勝地,更是浮潛的最佳場所。 

南寮漁港是往來於臺東、綠島的交通船如新蘭嶼輪、占岸輪、長安輪的停靠碼頭,北望鼻頭角及綠島燈塔,南望龜灣鼻,視野良好。天氣晴朗時可遠眺臺灣,最明顯的地形是三峰並列,宛若海上仙山的大武地壘,中間龍頭為北大武山,左右護法為南大武山及霧頭山,也是欣賞夕陽西沉的好景點。